一、專業定位
人工智能和康健醫療相關學科建設是國家重點戰略規劃。智能醫學工程專業作爲人工智能相關本科專業,緊密圍繞新興智慧醫療産業的發展需求,结构規劃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高科技手段綜合運用于醫學領域,面向智能醫學國際前沿,以國家重大康健需求爲引領,切實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结构。智慧醫療是醫療行業發展的長期趨勢和未來偏向,隨著智能技術不斷進步,産業資本不斷介入,整個行業快速發展,從而帶來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深圳技術大學設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既可以逐步滿足産業界對相關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可以爲産業的進一步崛起提供技術支撐。
二、培養目標
本专业紧密围绕新兴智慧医疗工业的生长需求,凭据医工融合的思路,重视医学与工程学的交织融合,结构计划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是一个致力于保障人类康健的具有高度交织性的特色新兴学科。本专业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相助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并接纳“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培养新要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与智能医学工程相关的电子、盘算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工程技术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智慧医疗领域的科學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事情打下坚实基础。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生长的能力,可为康健医疗工业输送富有创新与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養規格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智能医学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能力,熟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主要偏向的技术开发及产物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科學研究培养和严格的工程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學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专业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和辽阔的国际化视野。
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1.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具备从事智能医学工程相关事情所需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3.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坚实的工程学(电子、信息、盘算机、人工智能等)知识和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
4. 具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能力和医工结合的科学思维要领;
5. 熟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的工业前沿与生长动态,具备查找、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6. 具有较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外语能力,能加入跨文化交流、相助与竞争;
7.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能在多学科团队相助中肩负卖力人或团队成员的角色;
8.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生长的能力。
四、課程體系
拟开设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焦点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程等环节,课程内容富厚、结构合理,切合人才培養目标要求。学生完成培养方案划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包罗通识课程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以及本科论文。
(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
1. 基础理论课程:
人體解剖學(工)、生理學、智能醫學工程導論、醫用生物化學基礎、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概率統計、複變函數
2. 工程基础课程:
法式設計基礎、算法與數據結構、醫用電子技術、人工智能基礎
(二)專業焦点必修課程
信號與系統、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微機原理與嵌入式系統、數據庫原理
(三)專業選修課程:
科學計算編程、醫療器械法規與治理、專業英語、智能醫學儀器、智能醫學成像、醫學電子設計自動化、智能醫學傳感技術、智能醫學信號處理、神經工程學與醫用機器人、醫學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醫療大數據與數據挖掘、智能影像診斷、醫院信息系統、醫學建模與計算、診斷學、醫用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光學、智能生物醫學信息學
五、師資隊伍
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3人,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3人,助理教授9人,講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比例100%。
六、教學條件
已設立各類教學實驗室,包罗生理/解剖學教學實驗室、計算機機房、生物醫學電子綜合實驗室、生物物理技術與應用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檢測分析實驗室等。後續將組建智能醫學設備研發實驗室、康健大數據實驗室等,這些實驗室將爲本學科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深圳技術大學一直與國際知名院校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相助,針對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學生的教學,擬接纳國際周、短期交流訪問、寒暑期實訓項目、學期/學年交換項目等形式進行國際相助。在校企相助方面,學院已與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達科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戰略相助框架協議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協議,並與羅湖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超聲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建设和保持了良好的相助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