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PP电子学院胡俊青教授(通讯作者)与哈恩娜助理教授(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scale》(IF: 8.307)上在线发表题为“A synergistic chemodynamic–photodynamic-photothermal therapy platform based on biodegradable Ce-doped MoOxnanoparticles (RSC Publishing)”的研究论文。深圳技术大学PP电子学院李丹阳(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深圳技术大学为第一完成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该研究事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深圳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深圳市高端人才科研项目等的鼎力大举支持。
腫瘤在生長與惡化的過程中,伴隨著乏氧、低pH值、氧化應激增加、高濃度谷胱甘肽(GSH)及過表達的酶等一系列征的腫瘤微環境特征。這些因素雖然影響或限制了腫瘤的治療,但同時爲針對癌症的診斷與新型治療战略提供了可能的途徑。科研團隊基于缺陷態钼基氧化物(MoOx)的pH響應性和獨特的局域外貌等離子體共振效應(LSPR),設計制備了镧系元素铈(Ce)摻雜的MoOx(CMO)納米制劑。由于铈離子對氧化钼晶格配位環境和外貌缺陷態的影響,CMO表現出良好的級聯納米酶催化活性和近紅外二區光響應特性。重要的是,CMO可通過消耗抗氧化性的谷胱甘肽和加強氧化應激産生ROS,有效地誘導線粒體功效紊亂和引起癌細胞凋亡、壞死。基于此,腫瘤微環境響應性CMO納米粒子是一種有前景的可生物降解診療劑,用于光熱-光動力-化學動力的聯合治療,此研究爲多功效納米制劑的制備和腫瘤治療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https://doi.org/10.1039/D2NR03479D
胡俊青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納米光熱試劑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研究结果,受到學術同行關注。例如,研制了系列高效穩定硫屬銅基化合物光熱試劑,首次將所用激光功率控制在皮膚宁静範圍之內;發展了多種高效可降解金屬氧化物光熱試劑,拓展了傳統金屬氧化物用作光熱試劑新領域;研制了系列具有多模態成像和聯合治療多功效的三元雙金屬硫化物納米光熱試劑和納米複合光熱試劑,引領了癌症診療一體化新路徑。
《Nanoscale》創辦于2009年,是英國皇家化學會出书社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相助配合創辦的高水平納米质料領域的綜合性期刊,Nanoscale涵蓋了醫學、质料、能源、環境、信息技術、檢測科學、衛生保健、藥物發現和電子學等多個領域,所刊發的論文有著較高的水准,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爲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