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下午16:00,南澳大利亚大学徐浩兰博士在我校图书馆一楼陈诉厅进行了题为“太阳能光热水蒸发体系的能量治理”的讲座。徐浩兰博士是南澳大利亚大学Future Industries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2019年度澳大利亚“ARC Future Fellow”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面向工业生长需求的表界面应用研究。PP电子学院胡俊青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并对徐博士的到来体现接待。

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胡俊青院長主持講座
近年來,徐浩蘭博士從光熱质料的選擇,到质料結構的調控,再到光熱海水淡化系統的設計,都進行了系統的解讀,他認爲太陽能驅動的界面光熱蒸發技術可爲相關産業提供一種綠色經濟的海水淡化战略。這項技術的事情機制涉及光吸收,光熱轉化,外貌加熱和界面蒸發等過程。爲推動此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光熱蒸發過程中的能量治理是行之有效的要领。徐浩蘭博士在報告中將新型光熱质料和特殊的蒸發結構結合起來,在減少能量損失的同時接纳了環境潛熱,更進一步促進光熱蒸發的整體效率,整個系統的光熱轉化效率達到峰值,可應用于多個工業場景。

南澳大利亞大學徐浩蘭博士報告現場
在提問環節,有老師提出,海水淡化過程的濃度變化是否會在质料外貌産生積鹽,是否會影響光熱轉化效率?徐博士回應:結晶是否産生直接受到光照強度影響,當鹽離子橫向擴散過程大于縱向傳輸過程,結晶概率會大大降低,在自然光條件下結晶情況十分少見,如果有結晶情況發生,則一定會影響光吸收及光熱轉化效率,所以本報告接纳了三維孔道結構的碳质料的氣凝膠,可大幅度降低積鹽概率,保證质料的長久使用。另有老師問到石墨和還原氧化石墨烯作爲光熱质料對光熱海水淡化效果是否有明顯影響?徐博士回應:石墨首先是塊體质料且外貌有一定的疏水性,其光熱轉化效率偏低且倒霉于通過毛細作用將水傳輸至外貌進行蒸發,而還原氧化石墨烯比外貌積大,且與負載基質有較強的化學作用,使其易制備爲三維氣凝膠的同時具備較好的光熱轉化效率和較強的毛細作用。
講座最後,康健學院余利助理教授代表康健學院對徐浩蘭博士的精彩講座体现感謝。整個講座交流過程中,産生了许多的觀點碰撞與相助的可能,與會老師與同學們受益匪淺,這場報告爲各人探索學術研究與结果轉化的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