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講座 > 正文

空氣汙染中超微粒(UFP/PM0.1)?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作用機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醫學系黎榮松副教授

作者:張昊 編輯: 審核人:張昊 宣布时间:2018-05-22 00:00 來源: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 點擊量:

空氣汙染是人類康健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可以導致心血管,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腸胃道系統以及癌症等多種疾病。空氣汙染雖然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但其導致人類死亡的70% 卻是由于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短期袒露于空氣汙染可引起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梗塞和中風。而長期袒露于空氣汙染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各類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原因。空氣汙染中的顆粒物質是其危害的主要因素。

        其中的超微粒(UFP/PM0.1)具有最強的危害性。 利用體外實驗和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 我們對超微粒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機理進行了研究。 我們的研究顯示超微粒可通過刺激脂類氧化代謝,炎症因子,高密度脂卵白功效異常,內皮細胞功效異常和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黎榮松博士于198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1988 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碩士學位,2000 年獲得Tufts 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現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醫學系副教授。曾經擔任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上海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客座教授和美國加州XENCOR公司科學家。2003年回國帶領20多人的技術團隊進行抗SARS藥物模型建设和藥物篩選,並獲首都抗SARS貢獻獎。目前主要開展利用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及體外和動物模型研究心血管和代謝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機理。主要研究偏向爲疾病風險因子如空氣汙染中納米顆粒物質(PM0.1PM2.5)和血流動力學(剪應力)通過心血管系統和腸胃道系統協同導致心血管和代謝類疾病的分子機制及試驗藥物的治療作用。

 

上一條: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學術報告回顧

下一條:超常二維质料信息器件與生物光子學研究-深圳大學張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