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面向康健醫療和環境保護等新興行業的發展需求,以現代生命科學與環境工程爲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訓操作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等,爲我國康健醫療産品的設計與開發、重大疾病的預防與診斷及環境治理與生態恢複等方面輸送一流的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2022年,學院計劃招收生物醫學工程(150人)和智能醫學工程(150人)兩個本科專業。
二、2022年招生專業及偏向
1.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分設納米醫學技術、生物醫學儀器以及生物醫學檢測3個培養偏向。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生命科學和醫學、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接受工程實踐專業技术培訓,具備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的技術應用和開發的基本能力。

課程體系
(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
1. 基础理论课程:生理学与解剖学(工)、普通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导论、大学化学
2. 工程基础课程:工程制图&CAD、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法式设计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二)專業焦点必修課程
1. 纳米医学技术偏向: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生物医学质料及其评价、医学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2. 生物医学仪器偏向: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成像、数字信号处置惩罚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
3. 生物医学检测偏向: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诊断学、免疫检验原理与技术、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
(三)專業選修課程
各偏向配合選修課:專業英語、生物醫學傳感與檢測
1. 纳米医学技术偏向:生物医学伦理与医学规则、微流控与生物芯片技术、纳米医学研究进展、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生物质料毒理分析与评价
2. 生物医学仪器偏向:生物医学光子学、医学图像处置惩罚、医疗仪器研究进展、医学电子设计自动化、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仪器规则
3. 生物医学检测偏向:生物信息学、检验检疫原理与技术、体外诊断工业技术、肿瘤诊断学、血液学检验、公共卫生治理执法规则

2.智能醫學工程:
智能医学工程紧密围绕新兴智慧医疗工业的生长需求,凭据医-工融合的思路,重视医学与工程学的交织融合,结构计划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是致力于提高人类康健与医学科技水平的特色新兴学科。本专业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相助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并接纳“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相关的电子、盘算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掌握智能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智慧医疗领域从事科學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事情。本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生长的能力,可为康健医疗工业输送富有创新与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課程體系
(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
1. 基础理论课程: 人体解剖学(工)、生理学
2. 工程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CAD、算法与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基础、法式设计基础、电路分析基础、 电子技术
(二)專業焦点必修課程
信號與系統、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微機原理與嵌入式系統、數據庫原理
(三)專業選修課程
各偏向配合選修課:專業英語、醫療器械法規與治理
1. 智能医疗仪器偏向:医学成像原理与技术、医学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医学仪器、智能医学传感技术、智能医学信号处置惩罚、神经工程学与医用机械人
2. 智能医疗信息偏向:医学图像处置惩罚、自然语言处置惩罚、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能影像诊断、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建模与盘算

三、師資介紹
学院连续引进优秀人才,完善師資隊伍与治理体系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引发全院教职工教学与创新活力。截止目前,学院到岗教职工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0%以上。我院共23名教师获得深圳市高条理人才认定,1人入选深圳市高等学校“鹏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柯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等。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以满足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本科、研究人才的要求。
1、胡俊青,PP电子学院院长,深圳技术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先后任香港都市大学高级研究助理、日本国家物质科學研究所(NIMS)JSPS博士后和Independent Research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会见教授及东华大学特聘教授。
2、陳玲玲,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學士、碩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深圳市外洋高層次人才,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深圳歐美同學會理事。
3、黎荣松,深圳技术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塔夫茨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哈佛大学Research Fellow等职。
4、康雁,深圳技術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高層次人才,醫學成像與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電工標准委員會診斷影像設備分技術委員會(IEC/SC62B)主席,中國醫用X射線設備和用具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生物醫學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治理總局醫療器械分類委員會執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生物醫學電子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副教授:廖文超、何正娣、和樹慶、余利、胡鑫、溫鐵祥
助理教授:季濤、艾福金、哈恩娜、吳江紅、韓林波、鄧載安、鄭亞莉、呂孟葉、嚴砺、劉少軍、康馳飛
講師:王文鋒、李黎黎、馮娟
專任研究人員:唐黎、葛晨晨、賀世亮、李玮
實驗老師:宋婷、崔钰涵、祝超凡、陳謹、李貴葉、顧家軍、湯倩媛、丁淩雲、張媛
行政人員:黃鳳靜、王雙、張清瑩、尹傑瑩、鄭小麗
輔導員:王學謙、曾琪
四、就業與深造
康健與環境工程學院2018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于今年畢業,畢業生已基本確定畢業去向。
深造院校: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東北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
就业单元: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大隶属华南医院等。